張衛東[中國民俗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]

張衛東[中國民俗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]

張衛東,男,1968年10月出生,北京市人,是中國民俗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。

基本信息

張衛東[中國民俗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] 張衛東[中國民俗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]

張先生系滿洲正白旗霍羅氏後裔,祖輩在清代曾為將軍,太祖色爾固善系鹹豐年福州都統,曾祖萬祿擅鑑賞金石書畫,祖父縉桂擅中醫兒科,父張振啟系北京中醫皮膚科專家。張衛東先生受家庭薰陶,自幼在北京崑曲研習社向吳鴻邁、周銓庵以及上海崑曲研習社樊伯炎學習老生、老外以及正旦、小生等行當,被文博大家朱家溍收為入室弟子。

張衛東曾入北京市戲曲學校(八一班)學習京劇老生,向白元鳴、徐榮明、郭世恩等老師學習,被楊榮斌收為入室弟子。在崑曲班學習期間,向陶小庭、侯玉山、白士林、張國泰、朱世藕、滿樂民、戴祥祺、周萬江等諸多老師以及鄭傳縊等老師學習。後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,畢業分配在北方崑曲劇院工作,主演正工老生,國家二級演員(副教授)。同時,兼任北京大學京昆社指導老師、北京大學教工京崑劇團藝術指導、中央音樂學院崑曲選修課主教導師、中國音樂學院崑曲選修課主教導師、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古典民歌主教導師。曾任北京崑曲研習社社務委員、中國民俗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等職。

張先生擅演崑曲老生、末、外等劇目《千鍾戮·草詔·搜山·打車》、《一捧雪·祭姬》、《牧羊記·望鄉》、《琵琶記·掃松》、《蝴蝶夢·毀扇》、《浣紗記·寄子》、《繡儒記·打子》、《牡丹亭·學堂》、《長生殿·罵賊》以及全部《奇雙會》中李奇、《爛柯山》朱買臣等,曾主演創新劇目《飛奪瀘定橋》的老漢、《宦門子弟錯立身》的王恩深,以及改編戲《琵琶記》中的蔡公。

張先生扮相清俊,身段古樸,嗓音甜美。咬字唱法循規蹈矩,且口齒清楚,善於理解劇中人物思想感情。

1993年,因主演《千鍾戮·草詔》一劇,榮獲“北京青年戲曲大賽表演獎、集體獎”。

1994年,獲“北京新創作表演獎”。

1994年,以《千鍾戮·草詔》一劇中的方孝孺一角,榮獲“首屆全國崑劇青年匯演優秀表演獎”。

2000年,以《琵琶記》中蔡公一角,榮獲“首節全國崑劇節匯演個人表演獎”。

2006年,台灣新竹市國劇研究會授予“新竹市推動文化基層建設獎”。

2006年,以《宦門子弟錯立身》王恩深一角,榮獲“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優秀表演獎”。

1989年至今,張先生曾先後在天津南開大學、首都師範大學、北京大學、北京師範大學、中央音樂學院、中國音樂學院、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、中國科學院中科僑聯、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、中國科技大學附屬中學、中國礦業學院、北京大學附屬中學、北京中關村中學、北京天壇中學以及香港文化中心、台灣政治大學、中央大學等幾十所大中院校向學生們講授崑曲知識,傳播量己達萬餘人次,中央電視台、北京電視台、中央廣播電台、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曾多次做專題播放。

1997年在中國音樂學院為“華韻九芳”做專題崑曲講座。其創作的三十集戲曲系列兒童片《小梨園》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以及海外頻道播放。

1985年以來,張先生在《戲校園地》、《戲劇電影報》、《武術健身》、《中國電視戲曲》、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光明日報》、《北京崑曲研習社·社訊》、《京昆通訊》、《中國崑劇研究會會刊·蘭》、《中華讀書報》、《經典》、《讀書》、《北京紀事》等報刊雜誌發表多篇文章和論文,主要作品有:《北方崑曲最大的支派》、《單弦中的崑曲曲牌》、《北京子弟書中的崑曲傳奇》、《梨園行的來歷》、《正宗崑曲大廈將傾》、《今日京城古戲台》、《中國戲曲故事中的珍寶》以及北京學苑出版社北京民俗類叢書《喜慶堂會》(合著)、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的《崑曲藝術課教程》等,深受歡迎。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